红星新闻网7月29日讯 7月29日,记者获悉,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综保区进出口2673.2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高新园区进出口总额2341亿元,同比增长15.7%,占四川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45.1%,进出口总值继续排名全国综保区第一。
2010年,国务院优化整合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中心,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应运而生,成为集保税加工、物流、维修、研发于一体的国家级平台。如今,成都高新综保区(不含双流园区)入驻企业47家,从业人员超10万人,汇聚英特尔、德州仪器、戴尔、富士康、莫仕连接器等多家领军企业,这里不仅是全球半数笔记本电脑CPU和iPad的诞生地,还构筑了一条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数据显示,2024年成都高新综保区(不含双流园区)实现进出口总额4360亿元,同比增长24.8%。进出口规模连续7年在全国综保区序列名列前茅。
亮眼的数据是区域开放型经济活力迸发的生动写照,其背后是成都高新区多年创新驱动与政关企协同推动营商环境优化的深厚积淀。近年来,成都高新综保区与海关协同发力,精准解决通关时效、物流成本等核心痛点超15项,企业满意度持续攀升。
走进综保区,“数智综保”系统正实时采集分析企业报关信息,以精准计算化解通关痛点。全国首创的“同企跨片”模式,让满载货物的货车凭借智能电子锁自由穿梭——卫星定位轨迹清晰可循,让企业跨区域成本归零,通关时间压缩90%,货物调拨从此告别“翻山越岭”的繁琐。与此同时,“一票多车”流程的规范化,解决了多车辆编队等候的瓶颈,使通关更加顺畅。
▲注:同企跨片作业现场
此外,成都高新综保区在全省首创“集中查检”监管模式,通过场地、货物、人员“三集中”,叠加“7x24小时”预约机制,海关关员高效处理待验货箱,实现“随到随检随放”,终结了“货等人”的困局,大幅降低企业时间成本。从首创“区间结转”监管方式到创新开展加工贸易“工单式核销”,从推动“区区流转”“分送集报”改革落地到创新“客运货”监管模式……一项项创新不但切合实际地满足了企业发展需求,更为园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市委、市政府“立园满园”行动为牵引,持续推动“集中查检”“区内直转”等综保区成熟模式深化扩面,探索更多前沿领域的制度型开放举措,全面推进园区配套升级,支持维修检测、物流分拨等业态做大规模、提升能级,积极吸引集成电路设计、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企业和项目入驻,丰富园区产业生态,增强发展后劲和韧性。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网配查-网配查官网-配资炒股官网-石家庄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